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科建设>>重点学科>>正文 |
实施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工程,整合现有资源,建立畜牧学科研平台,成立6个科研团队,实行一对一科研帮扶,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科研创新活动。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0项,项目总经费4456.59万元,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,经费998.5万元;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。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,建成河南省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国际联合实验室,先后获批政府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,总经费464万元。在肉羊研究方面,主持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项,总经费514万元。在微生物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,开展了深度产学研合作,开发了系列生物发酵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。此外,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,融合畜牧学、农业机械、信息工程和管理科学,成立了智慧牧业装备与系统研发团队,承担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,经费1500万元,获批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。学科点91.6%的研究生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,年生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.3篇。
针对我国种业的重大需求核心技术问题,积极参与我国优良畜禽品种保种和培育工作,完成了豫西黑猪、黄淮肉羊等遗传资源和新品种审定。参加全国环保型畜牧设施、标杆牧场评选、全国“粮改饲”质量评审。依托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,建立“秦岭”“科农”“洛羊”等肉羊新品种选育群及高效养殖技术体系,推广良种羊116万只。近四年,100多人次的科技特派员(服务团)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,进行600余场次的科技培训,推广畜禽养殖技术60余项,协助2500多农户致富。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,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,形成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应用,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0项,其中“一种酵母菌富集铜离子的驯化培养和检测方法”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60%以上。
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和导师双重责任制,通过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“两不误、双促进”“三支一扶”等措施,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7%以上。27.83%毕业生被985、211院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,近10%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,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工作,多数已成为企事业的技术骨干。